找到相关内容5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,号众生性颠倒。本文从信、解、行、证、用五个步骤,阐述行者如何体察自心,认识自我,回归自心,把握自性,令自相续于下觉中,即如如佛。其过程虽假名为五,五而一,一而五,以不离一心故;一现无量,无量现一,但...本有的闻性。众生因迷本有的闻性,终日奔逸攀缘外尘,循声分别,起惑造业,流转生死,而不知回归自性、返闻自性。所以文殊菩萨说“将闻持佛佛,何不自闻闻?”“返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。”  因此知道,作为娑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一念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的“一念之谛”的解读

    烦恼即菩提”。  六祖之禅法非西天净土之禅法,而是主动回到世间,回到生活本身,栖于当下而求得解脱。其具体方法就是将外佛拉回内心,使外在佛变成了内在心性佛。人之皈依佛非皈依外佛,而是人之自心回归自性,“...收心归性;自性即佛;无念;一念  中图分类号:B946.5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0-6176(2008)01-0020-05  佛教起源于印度,发展、兴盛于中华大地,而最为中国化的佛教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163183.html
  • 如何化解过去今生种种冤结?

    心意就发脾气,这些都是六道凡夫正常的表现。真正修行,要能和光同尘,看到这个现象正常,点头,很欢喜。慢慢的修己化人,修正自己感化别人,这样子才真正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回归自性。 什么时候对一切人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3776794.html
  • 佛法让人生更美好

    获得。 56 用今生的积德,去弥补前生的缺德。 57 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因果相续相,和了脱生死的方法。 58 愿众生早日觉悟,回归自性。 59 时时处处都发觉悟的念头,感化身边的人。 ...太阳,无太阳,天晴,天阴都是好天气。 75 那餐具和一切用具观想;都是拿法器{如刀,可想;拿法器,切断众生烦恼,业障,露出智慧}。 76 流泪时可观想;把眼泪化作甘露,化作智慧,化作愿力,回归西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479653.html
  • 观音菩萨的14种无畏功德与4种无作妙德

    回归自性之真知真见。见属火,故见业生,就见猛火。现在妄见既已旋复,但无见业,火亦不能烧。所以我能加被众生,假使他们遇著大火之难,但能一心称我名号,火就不能伤害他们。 三者。观听旋复。令诸众生。...众生。同悲仰故。令诸众生。于我身心。获十四种无畏功德。 【宣化上人讲解】 世尊,我以反闻入流内熏,熏起本觉智光,再回光返照,来照能闻之自性,照彻心源,得到如如不动、了了常明、而入究竟坚固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解

    |观音|功德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444193413.html
  • 坚定自己的信仰,信仰就是力量

    ,走向离苦得乐的菩提觉道,回归自性三宝的家乡,亲证一体三宝的理体。才是真正的皈依处。印光大师在三皈五戒十善文中说:“归者归投,依者依托,如人堕海,忽有船来,即便趋向,是归投义。上船安坐,是依托义。生死...真理启示,慈悲教导,还可以运用佛法力量,将困居三界的苦恼众生,从六道生死轮迥中拯救出来,置于涅槃彼岸,令一切众生,皆得究竟离苦得乐,因名佛宝。   法:梵文达摩(DHARMA),译名法。含有自性、轨则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正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056162431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思想对般若与佛性的会通

    性是心的本质,没有性的心就不是心,没有性的心也是不存在的,修行在于自心回归自性。“故知万法尽在自心,何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?”(《般若品第二》)性与心是一体多相、一实多名的关系,一心染即自性迷,一心净...所宗奉的佛教典籍《楞伽经》中,般若与佛性则明显具有会通的趋势。《楞伽经》有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合二为一的倾向,经中认为,“如来藏(佛性)自性清净”,但其为“无始虚伪恶习所熏”,为“客尘所染”,便成为生起...

    戴传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459097.html
  • 一念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一念之谛的解读

    活本身,诗意地栖居于当下而求得解脱。其具体方法就是将外佛拉回内心,使外在佛变成内在心性佛。人之皈依佛非皈依外佛,而是人之自心回归自性,“自心归依自性,是归依真佛”(《坛经·忏悔品》)。真佛非外有,而是...本性界定为佛性,由此见性即可成佛。最后,通过“无念”法门,本真的性蜕化为当下一念的清静,于当下一念的清静明觉中,获得究竟解脱。关键词:收心归性;自性即佛;无念;一念 佛教起源于印度,却发展、兴盛于中华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059916.html
  • 试译菩提达摩《二入四行论》并探析其思想内涵

    正是暗合解脱之道,因此名为“随缘行”。  第三,“无所求行”。世间人在漫漫的轮回路上,处处贪求执著。有智慧的人体悟真理,故此与俗情相反。他们回归自性,安心无为,随缘度春秋,一切皆空,坦坦荡荡,无障无碍...借助教法,从理论上体悟佛法的要旨。深信有情众生具有同样清净光明的真性,只是被情欲烦恼所覆盖,不能显现。如果去除一切虚妄的凡情俗意,回归真实的本性,使心如墙壁一般凝然不动地安住于正念[4],没有自我与他人...

    法 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4960139.html
  • 禅贵实践 不尚空谈——真禅法师禅法精神筒论

    他们把禅当作反科学、非理性和直觉主义的古典模式,希望由此引导人们回归自性回归自然,由此弥补、拯救那些因发达的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社会失衡、伦理失衡、文化失衡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“精神危机”。  法师从禅宗...或慧能大师,同是传释迦佛的心印。前佛后祖,一脉相承,毫无异趣。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去寻找禅宗的主张和学说,是永远寻找不到的,不必作此无益的艰辛。《楞伽经》讲五法三自性,八识二无我;《金刚经》“应无所住而生...

    刘元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963881.html